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: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

2019-04-13 21:49:43 U-learning

 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与应用是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根本保障,资源供给水平在现实层面决定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发展水平。近年来我国出台的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、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》、《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等文件均强调:要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。其中《实施方案》明确指出“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有效应用机制尚未形成,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还不够深入”,要加快构建“基础性资源靠政策、个性化资源靠市场”的资源建设机制和“企业竞争提供、政府评估准入、学校自主选择”的资源供给机制。

 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推动下,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水平日益提高,但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。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以政府为主导,其余各方力量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与政府建设的资源形成了互补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供需矛盾,但当前的数字教育资源供需失衡现象依旧突出。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区域与区域之间、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共享机制,城乡的数字教育资源鸿沟进一步扩大,资源提供者和用户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等,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。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,研究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以及供求关系,转变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理念,从“需求侧拉动”转变为“供给侧推动”,科学引导供给主体的资源建设方向,激发市场活力,将有利于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
  为了解决当前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,本研究将从厘清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主要供给模式出发,调研不同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,探索不同供给模式与资源应用绩效的关系,形成资源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与方法,优化区域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,提升资源应用的整体绩效。

  本课题在理论上,梳理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理论、供给模式,发现资源供给模式与应用绩效的关系与规律,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基础;在实践上,基于供给理论与模式研制资源应用的绩效评价模型,为数字教育资源提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工具,有效指导区域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。

教育技术|教育信息化|在线教育